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内城外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气,因为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嬴政和韩非的脾气非常的相似,两人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是惊人的一致。
只是,嬴政早已不是原先的嬴政,在接受了诸多教育之后,他变得更加沉稳,秦王看着韩非,就仿佛新的秦王在看着旧的秦王,嬴政冷静的说道:“寡人知道他们没有什么功劳,也知道他们没有什么才能,可是他们是代表着天下儒生来拜见寡人的,寡人尊敬的不是他们,赏赐的也不是他们。”
“养着几个酒囊饭袋,就可以让数十万儒生为寡人效力,难道这不是很值得的事情嘛?”
韩非有些说不出话来,站在法家的立场,嬴政这样的行为是应该被训斥的,可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似乎并不能说他是错误的,因为君王考虑的永远都是最大的利益,而法家跟君王,并不是同一件事。
接下来的时日里,秦国就是在商谈新的制度和礼仪,这一次,再也没有儒生傻乎乎的来劝说秦王封禅,没有劝说秦王复周礼,老儒们静悄悄的,都做好了准备,无论嬴政说什么,他们都能为嬴政找到法理依据。嬴政抛弃了天子的称呼,拿出了一个崭新的头衔,唤作皇帝。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这是何等的霸气,是何等的自信。
对于这个称呼,秦人是无所谓的,爱叫什么就什么,他们才不会理会这些事情,而其余学派的众人,则是有些震惊,最先就是儒家,儒家认为这个称呼有些太超过了,三皇五帝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的张狂啊,不过,随着嬴政重用儒家诸多大儒,并且在齐鲁各地召集儒生来充实地方官吏,为他治理地方的时候,儒家话锋一转。
这怎么会是看不起三皇五帝呢?这明明是仰慕三皇五帝,想要效仿圣人,这是何等的志向啊!
原先历史线上的嬴政,是不理会这些大嘴巴的,只要他们敢叫,呵,你看我的火烫不烫?你看我的刀快不快?这样是很霸气,可是也是完全得罪了积蓄最厚实的儒家学派,很多人都觉得儒家真正兴盛是在汉武帝之后,可这样说法是不太对的,儒家从孔子之后一直都在全力发展,几乎在每个时代,他们都能并列显学。
很多学派都有过辉煌,最后落寞,可是儒家就是在第一第二的位置,怎么也打不掉,他们能按着不同时代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故而他们也是第一个坐上大一统的车冲向了终点的选手。他们的积蓄很大,按着记载,儒家八大学派,弟子数量远超其他学派,在各国都有很多的儒生,通过有教无类的教书方式,势力极大。
嬴政如今的做法,变相的与儒家妥协,达成共识,虽说少了几分始皇帝的霸气,却多了些英主的谋略。
很快,就有儒者写出了文章,“有伏羲之神、神农之功、少典之德....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之效也...”,这篇文章,就是讲明嬴政的功德已经媲美了三皇,达到了五帝的总和,可以说是将嬴政捧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在确定了皇帝的名分之后,嬴政的大臣们又提出了一些确定彰显皇权的礼仪。
例如皇帝要自称为朕,其余人不能再叫朕。
皇帝的命令要叫诏...其他人要将皇帝叫为陛下,皇帝死了就叫驾崩,他们弄出了很多古怪的东西,也奠定了往后数千年的主流,赵括听着这些,倒是有些熟悉,后世的所有称呼,似乎都是在此刻定下的,群臣都对这些非常的在意,可是赵括却不愿意理会,他还是每天忙着自己的事情。
看一看学校的事情,跟展去耕地里看看情况,跟墨家讨论先进农业装备的可能性。
墨家的吾滏正在做一个可以播种的机械,他试了很多次,都宣告失败,赵括听闻这件事,就前来帮忙,两个人一同商量该如何打造出既省力又便捷的播种机器。每当这个时候,赵括就特别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学理科呢?哪怕是多记下一些后世的农具呢?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对这些简直是一无所知。
不过,赵括毕竟在这里耕作了几十年,加上他比同代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气,因为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嬴政和韩非的脾气非常的相似,两人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是惊人的一致。
只是,嬴政早已不是原先的嬴政,在接受了诸多教育之后,他变得更加沉稳,秦王看着韩非,就仿佛新的秦王在看着旧的秦王,嬴政冷静的说道:“寡人知道他们没有什么功劳,也知道他们没有什么才能,可是他们是代表着天下儒生来拜见寡人的,寡人尊敬的不是他们,赏赐的也不是他们。”
“养着几个酒囊饭袋,就可以让数十万儒生为寡人效力,难道这不是很值得的事情嘛?”
韩非有些说不出话来,站在法家的立场,嬴政这样的行为是应该被训斥的,可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似乎并不能说他是错误的,因为君王考虑的永远都是最大的利益,而法家跟君王,并不是同一件事。
接下来的时日里,秦国就是在商谈新的制度和礼仪,这一次,再也没有儒生傻乎乎的来劝说秦王封禅,没有劝说秦王复周礼,老儒们静悄悄的,都做好了准备,无论嬴政说什么,他们都能为嬴政找到法理依据。嬴政抛弃了天子的称呼,拿出了一个崭新的头衔,唤作皇帝。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这是何等的霸气,是何等的自信。
对于这个称呼,秦人是无所谓的,爱叫什么就什么,他们才不会理会这些事情,而其余学派的众人,则是有些震惊,最先就是儒家,儒家认为这个称呼有些太超过了,三皇五帝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的张狂啊,不过,随着嬴政重用儒家诸多大儒,并且在齐鲁各地召集儒生来充实地方官吏,为他治理地方的时候,儒家话锋一转。
这怎么会是看不起三皇五帝呢?这明明是仰慕三皇五帝,想要效仿圣人,这是何等的志向啊!
原先历史线上的嬴政,是不理会这些大嘴巴的,只要他们敢叫,呵,你看我的火烫不烫?你看我的刀快不快?这样是很霸气,可是也是完全得罪了积蓄最厚实的儒家学派,很多人都觉得儒家真正兴盛是在汉武帝之后,可这样说法是不太对的,儒家从孔子之后一直都在全力发展,几乎在每个时代,他们都能并列显学。
很多学派都有过辉煌,最后落寞,可是儒家就是在第一第二的位置,怎么也打不掉,他们能按着不同时代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故而他们也是第一个坐上大一统的车冲向了终点的选手。他们的积蓄很大,按着记载,儒家八大学派,弟子数量远超其他学派,在各国都有很多的儒生,通过有教无类的教书方式,势力极大。
嬴政如今的做法,变相的与儒家妥协,达成共识,虽说少了几分始皇帝的霸气,却多了些英主的谋略。
很快,就有儒者写出了文章,“有伏羲之神、神农之功、少典之德....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之效也...”,这篇文章,就是讲明嬴政的功德已经媲美了三皇,达到了五帝的总和,可以说是将嬴政捧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在确定了皇帝的名分之后,嬴政的大臣们又提出了一些确定彰显皇权的礼仪。
例如皇帝要自称为朕,其余人不能再叫朕。
皇帝的命令要叫诏...其他人要将皇帝叫为陛下,皇帝死了就叫驾崩,他们弄出了很多古怪的东西,也奠定了往后数千年的主流,赵括听着这些,倒是有些熟悉,后世的所有称呼,似乎都是在此刻定下的,群臣都对这些非常的在意,可是赵括却不愿意理会,他还是每天忙着自己的事情。
看一看学校的事情,跟展去耕地里看看情况,跟墨家讨论先进农业装备的可能性。
墨家的吾滏正在做一个可以播种的机械,他试了很多次,都宣告失败,赵括听闻这件事,就前来帮忙,两个人一同商量该如何打造出既省力又便捷的播种机器。每当这个时候,赵括就特别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学理科呢?哪怕是多记下一些后世的农具呢?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对这些简直是一无所知。
不过,赵括毕竟在这里耕作了几十年,加上他比同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