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变法将自己变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劳动改过,然后你就要去修个十年的长城驰道什么的。
让张苍这样的人去劳动,估计被杀死他还要严重,毕竟这一身的肥肉,走路都不容易。
果然,张苍听闻赵括的话,非常的激动,他看着李斯,似乎是想要让李斯帮他拿个决定,李斯在心里叹息着,这么好的机会,你居然还在迟疑?李斯与张苍虽然师出同门,可是李斯跟他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亲密,李斯只是不厌恶他,也觉得他能帮上自己而已,不过,在赵括面前,他还是要表现出多一点的善意。
因为他了解赵括的性格,而想要成为秦国的丞相,赵括的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不拜谢武成侯?”
“多谢武成侯!”,张苍便不再迟疑。在秦国,一般是不许辞掉官职的,除非是疾病,受伤这类的情况,不过张苍这个情况,李园去跟秦王说一声,也是可以的。赵括再次说起了启蒙教材的事情,教材既然编订完成,那就要进行推广,推广的事情,李斯就帮不上了,李斯自己还在忙。
不过,吕不韦倒是可以帮得上,毕竟这不需要耗费心力,只需要下几个命令。
三老制的确是一个好制度,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之中,不断的发展,某个干啥啥不行,犯蠢第一名的朝代将三老变成世袭,却使得三老制背上了恶名。三老并非世袭,本身也不是地方豪强,任免权在官府手里,而他们负责联系官府与百姓。结合推广道德的孝悌制,三老制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只是像安抚百姓那样的简单。
秦国开始施行三老制,从咸阳开始,官吏们赶到乡野,挑选合适的人,要有名望,要有道德,最重要的是,要听话...各地的百姓都非常的惊讶,而那些被看中的老人更是如此,他们很多爵位都不算太高,没有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好事。对于三老,官府是不出俸禄的,这只是一种地位,不是官职。
可这样的地位,往往也是很多人所渴望得到的。
在三晋等地区,因为官吏短缺而造成的诸多基层问题,随着三老制的展开而开始消失,乡里最有名望的老者来给百姓们讲述秦国的仁义,讲述大一统的概念,这可比官吏们讲一年的作用还要大...而孝悌制,也就是鼓励道德,奖赏德行的制度,在开展之后,也算是洗刷了秦国的一些负面形象。
秦国在六国的眼里是暴虐的,可是当他开始主张仁义道德,并且愿意以身作则的时候,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儒者们纷纷前来秦国,而秦王也特意下令,允许这些外来的儒者观看,但是在秦国内一定要遵守秦国的律法...为了避免他们鼓动百姓,或者混入奸细,秦国还要官吏们陪同这些儒者来观看。秦国一直都挺欢迎儒者的,当初荀子来到秦国,秦王甚至亲自来迎接他,带他去参观。
范雎和吕不韦也一直想要拉拢更多的人才,儒家的贤才还是相当多的。
而这一次,前来秦国的儒者却是相当的多,这些人来到秦国的目的,就是为了看道德教化,儒家一直都在提倡德治。他们最先是询问了乡里的三老,随后又拜访了那些因为道德而受到奖赏的良家子,当然,还有秦国本地的官吏来讲述自己是如何爱民,如何德治,按时看望孤寡,救济贫苦之类的事情。
秦国的这些变化,让儒者们欢呼雀跃,他们认为这是儒家的胜利,虽然整件事从出现到执行都与儒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可他们还是愿意这么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儒者都这么想,秦国虽然给自己披上了一套道德的外衣,可是内在并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个从方方面面来限制百姓的“暴秦”。
不少派系的儒者们都对秦国表现出了失望,他们觉得秦国将道德教化作为工具来用,而不是当成自己的核心思想,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派都是这样的,儒者们已经能看出天下的局势来,秦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劳动改过,然后你就要去修个十年的长城驰道什么的。
让张苍这样的人去劳动,估计被杀死他还要严重,毕竟这一身的肥肉,走路都不容易。
果然,张苍听闻赵括的话,非常的激动,他看着李斯,似乎是想要让李斯帮他拿个决定,李斯在心里叹息着,这么好的机会,你居然还在迟疑?李斯与张苍虽然师出同门,可是李斯跟他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亲密,李斯只是不厌恶他,也觉得他能帮上自己而已,不过,在赵括面前,他还是要表现出多一点的善意。
因为他了解赵括的性格,而想要成为秦国的丞相,赵括的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不拜谢武成侯?”
“多谢武成侯!”,张苍便不再迟疑。在秦国,一般是不许辞掉官职的,除非是疾病,受伤这类的情况,不过张苍这个情况,李园去跟秦王说一声,也是可以的。赵括再次说起了启蒙教材的事情,教材既然编订完成,那就要进行推广,推广的事情,李斯就帮不上了,李斯自己还在忙。
不过,吕不韦倒是可以帮得上,毕竟这不需要耗费心力,只需要下几个命令。
三老制的确是一个好制度,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之中,不断的发展,某个干啥啥不行,犯蠢第一名的朝代将三老变成世袭,却使得三老制背上了恶名。三老并非世袭,本身也不是地方豪强,任免权在官府手里,而他们负责联系官府与百姓。结合推广道德的孝悌制,三老制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只是像安抚百姓那样的简单。
秦国开始施行三老制,从咸阳开始,官吏们赶到乡野,挑选合适的人,要有名望,要有道德,最重要的是,要听话...各地的百姓都非常的惊讶,而那些被看中的老人更是如此,他们很多爵位都不算太高,没有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好事。对于三老,官府是不出俸禄的,这只是一种地位,不是官职。
可这样的地位,往往也是很多人所渴望得到的。
在三晋等地区,因为官吏短缺而造成的诸多基层问题,随着三老制的展开而开始消失,乡里最有名望的老者来给百姓们讲述秦国的仁义,讲述大一统的概念,这可比官吏们讲一年的作用还要大...而孝悌制,也就是鼓励道德,奖赏德行的制度,在开展之后,也算是洗刷了秦国的一些负面形象。
秦国在六国的眼里是暴虐的,可是当他开始主张仁义道德,并且愿意以身作则的时候,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儒者们纷纷前来秦国,而秦王也特意下令,允许这些外来的儒者观看,但是在秦国内一定要遵守秦国的律法...为了避免他们鼓动百姓,或者混入奸细,秦国还要官吏们陪同这些儒者来观看。秦国一直都挺欢迎儒者的,当初荀子来到秦国,秦王甚至亲自来迎接他,带他去参观。
范雎和吕不韦也一直想要拉拢更多的人才,儒家的贤才还是相当多的。
而这一次,前来秦国的儒者却是相当的多,这些人来到秦国的目的,就是为了看道德教化,儒家一直都在提倡德治。他们最先是询问了乡里的三老,随后又拜访了那些因为道德而受到奖赏的良家子,当然,还有秦国本地的官吏来讲述自己是如何爱民,如何德治,按时看望孤寡,救济贫苦之类的事情。
秦国的这些变化,让儒者们欢呼雀跃,他们认为这是儒家的胜利,虽然整件事从出现到执行都与儒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可他们还是愿意这么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儒者都这么想,秦国虽然给自己披上了一套道德的外衣,可是内在并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个从方方面面来限制百姓的“暴秦”。
不少派系的儒者们都对秦国表现出了失望,他们觉得秦国将道德教化作为工具来用,而不是当成自己的核心思想,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派都是这样的,儒者们已经能看出天下的局势来,秦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