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局势与算计【二合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有的战争还要多,战争的规模也越大,最过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魏韩上党战役」,事实上当年魏国只是出动了几万兵力而已,而近十来年呢,魏国动辄出动几十万兵力,三次「魏韩北疆战役」、「五方伐魏战役」、「河西战役」、「河套战役」,以及这次「魏秦讨韩战役」,魏国哪次不是动辄三、四十万军队?
就连赵冉都觉得,也亏得魏王赵偲励精图治二十年,给儿子赵润打下了坚实的国力基础,否则像魏国近十来年这等频繁开战,或许国力早就崩溃了。
“润殿下的意思是,此番在攻陷邯郸,给韩人教训之后,润殿下就会接受韩国的求和?”赵冉皱着眉头问道。
“看情况吧。”赵弘润耸耸肩说道:“倘若到时候韩国仍旧不肯承认我大魏的地位,那么,我大魏自当奉陪到底!”
『……韩王然都亲自与你会面了,怎么可能还会不肯承认你魏国的地位?』
赵冉看了一眼赵弘润,心下暗暗嘀咕道。
从他对赵弘润这一番话的判断,他觉得,此番魏国可能仅仅只是满足于迫使韩国承认其地位,或者说像眼前这位魏公子说的,满足于攻陷韩国王都邯郸,给韩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说实话,这并不符合他秦国的利益。
此番中原诸国的混战,截止目前哪方的收获最大?
当然是魏国!
与魏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韩国被打趴下了,嘴硬的旧日霸主齐国,目前仍在楚国的攻势下瑟瑟发抖,毫不夸张地说,魏国已经完全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
但在这场战争中,他秦国得到了什么?
什么都没有!
他秦国的军队,目前依然还是被韩国名将李睦挡在雁门郡外,可以说是毫无作为——当然,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至少赵冉觉得,只要魏国这边能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他秦魏两国,至少有七成把握覆灭韩国,平分这偌大的中原国家。
可问题就在于,魏国已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似乎正准备收手,这就让秦国变得很尴尬:好不容易逮到一次中原各国混战的机会,结果他秦国还没来得及发力,这场仗就结束了?
但鉴于赵弘润方才那一番话,赵冉也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漏洞来,毕竟前者所说的那些确实不假:打下来的土地不加以利用,那跟没有这块土地又有什么区别?
在沉思了许久后,赵冉犹豫地问道:“润殿下,难道您就……”说罢,他在略一迟疑后,索性就如实说出了他心中真正的想法:“难道您果真未曾考虑过覆灭韩国,彻底铲除这个隐患么?赵某听闻,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数十年前,韩国在上党击败贵国,此后便一度与齐国争锋,使贵国能抽暇休养生息,终在今日,击败韩国,一扫前耻,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若此番润殿下姑息韩国,假以时日,韩国或将再次崛起,成为贵国的心腹大患……”
听到赵冉这番话,赵弘润便不由得想到了韩王然。
他很清楚,只要有韩王然在,韩国他日的兴旺是必然的,但问题就在于,覆灭韩国至少需要五年的工夫,而魏国目前,还未强大到就算持续五年的战争、依旧还能坐稳中原霸主位置的程度——这才是关键!
相反地,若是魏国此番见好就收,闷头发展自身国力,那么,中原任何一个国家,永远别想赶超他魏国,更别说妄图取代他魏国的地位。
从长远考虑,这才是明智之举。
在沉思了片刻后,赵弘润袒露了一些心声:“赵冉大人所言极是,当初韩国忽视我大魏,才使我大魏有今日翻身的机会,本王当然懂得其中道理。但韩国疆域辽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令其覆亡,惭愧地说,我大魏目前只有「败韩」之力,却无「亡韩」之能……”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赵冉,接着说道:“我明白赵冉的难处,并且,作为秦国的王婿,本王自然也希望秦国变得强盛,这样吧,即便打下了邯郸,迫使韩国向我大魏屈服,但本王且暂不与韩国签署和议,并且,给贵国提供一些军备、粮食上的助益,赵冉大人以为这样如何?”
尽管赵弘润说得很隐晦,但赵冉还是能听懂这话当中的深意:出兵呢,我魏国暂时是没办法,否则国力就垮了,但若是你秦国执意要继续攻打韩国的话,我魏国可以提供物资上的援助。
“这……”
看着满脸微笑的赵弘润,赵冉这位秦国的大庶长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说,作为秦国的大庶长,赵冉当然猜得到赵弘润的用心——他魏国暂时是无力继续征讨韩国了,但这不妨碍借助他秦国的力量继续削弱韩国。
甚至于,从恶意角度怀揣,倘若日后秦国堪堪击垮韩国的有生力量,难保魏国不会出来截胡。
可问题是,就这么撒手结束这场战争,赵冉实在是不甘心:你魏国是达成了目的,但我秦国,那可是什么都还没捞到呢!
接受这提议吧,就等同于是用他秦国的力量,替魏国扫除了韩国这个威胁;可不接受吧,他秦国此番出兵毫无收获,赵冉又心中不甘。
如此,也难怪赵冉纠结不已。
见赵冉满脸犹豫之色,赵弘润轻笑着说道:“赵冉大人不必急着做出决定,不妨先思量几日,或者派人与咸阳商量一下。”
赵冉点点头,起身告辞而去。
见赵冉走出小帐,宗卫长吕牧好奇问道:“殿下,您说秦国会愿意接手与韩国的战争么?”
赵弘润笑笑说道:“是否甘愿,我不知晓,但我知道,他们最终会接受的……此战其徒耗国力,却几无利益所得,秦国怎么可能会接受?”
而就在这时,帐外急匆匆走入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大将杨彧,拱手抱拳说道:“太子殿下,邯郸使人送来的韩王然亲笔所写的战书,王爷派末将请殿下到帅帐商议。”
“战书?”
赵弘润愣了愣,眼中浮现几丝困惑,也不明白韩王然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因为是最后一场仗了,那韩然希望彼此演得真实点,好向国人交代?
还是说,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
第(3/3)页
有的战争还要多,战争的规模也越大,最过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魏韩上党战役」,事实上当年魏国只是出动了几万兵力而已,而近十来年呢,魏国动辄出动几十万兵力,三次「魏韩北疆战役」、「五方伐魏战役」、「河西战役」、「河套战役」,以及这次「魏秦讨韩战役」,魏国哪次不是动辄三、四十万军队?
就连赵冉都觉得,也亏得魏王赵偲励精图治二十年,给儿子赵润打下了坚实的国力基础,否则像魏国近十来年这等频繁开战,或许国力早就崩溃了。
“润殿下的意思是,此番在攻陷邯郸,给韩人教训之后,润殿下就会接受韩国的求和?”赵冉皱着眉头问道。
“看情况吧。”赵弘润耸耸肩说道:“倘若到时候韩国仍旧不肯承认我大魏的地位,那么,我大魏自当奉陪到底!”
『……韩王然都亲自与你会面了,怎么可能还会不肯承认你魏国的地位?』
赵冉看了一眼赵弘润,心下暗暗嘀咕道。
从他对赵弘润这一番话的判断,他觉得,此番魏国可能仅仅只是满足于迫使韩国承认其地位,或者说像眼前这位魏公子说的,满足于攻陷韩国王都邯郸,给韩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说实话,这并不符合他秦国的利益。
此番中原诸国的混战,截止目前哪方的收获最大?
当然是魏国!
与魏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韩国被打趴下了,嘴硬的旧日霸主齐国,目前仍在楚国的攻势下瑟瑟发抖,毫不夸张地说,魏国已经完全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
但在这场战争中,他秦国得到了什么?
什么都没有!
他秦国的军队,目前依然还是被韩国名将李睦挡在雁门郡外,可以说是毫无作为——当然,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至少赵冉觉得,只要魏国这边能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他秦魏两国,至少有七成把握覆灭韩国,平分这偌大的中原国家。
可问题就在于,魏国已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似乎正准备收手,这就让秦国变得很尴尬:好不容易逮到一次中原各国混战的机会,结果他秦国还没来得及发力,这场仗就结束了?
但鉴于赵弘润方才那一番话,赵冉也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漏洞来,毕竟前者所说的那些确实不假:打下来的土地不加以利用,那跟没有这块土地又有什么区别?
在沉思了许久后,赵冉犹豫地问道:“润殿下,难道您就……”说罢,他在略一迟疑后,索性就如实说出了他心中真正的想法:“难道您果真未曾考虑过覆灭韩国,彻底铲除这个隐患么?赵某听闻,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数十年前,韩国在上党击败贵国,此后便一度与齐国争锋,使贵国能抽暇休养生息,终在今日,击败韩国,一扫前耻,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若此番润殿下姑息韩国,假以时日,韩国或将再次崛起,成为贵国的心腹大患……”
听到赵冉这番话,赵弘润便不由得想到了韩王然。
他很清楚,只要有韩王然在,韩国他日的兴旺是必然的,但问题就在于,覆灭韩国至少需要五年的工夫,而魏国目前,还未强大到就算持续五年的战争、依旧还能坐稳中原霸主位置的程度——这才是关键!
相反地,若是魏国此番见好就收,闷头发展自身国力,那么,中原任何一个国家,永远别想赶超他魏国,更别说妄图取代他魏国的地位。
从长远考虑,这才是明智之举。
在沉思了片刻后,赵弘润袒露了一些心声:“赵冉大人所言极是,当初韩国忽视我大魏,才使我大魏有今日翻身的机会,本王当然懂得其中道理。但韩国疆域辽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令其覆亡,惭愧地说,我大魏目前只有「败韩」之力,却无「亡韩」之能……”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赵冉,接着说道:“我明白赵冉的难处,并且,作为秦国的王婿,本王自然也希望秦国变得强盛,这样吧,即便打下了邯郸,迫使韩国向我大魏屈服,但本王且暂不与韩国签署和议,并且,给贵国提供一些军备、粮食上的助益,赵冉大人以为这样如何?”
尽管赵弘润说得很隐晦,但赵冉还是能听懂这话当中的深意:出兵呢,我魏国暂时是没办法,否则国力就垮了,但若是你秦国执意要继续攻打韩国的话,我魏国可以提供物资上的援助。
“这……”
看着满脸微笑的赵弘润,赵冉这位秦国的大庶长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说,作为秦国的大庶长,赵冉当然猜得到赵弘润的用心——他魏国暂时是无力继续征讨韩国了,但这不妨碍借助他秦国的力量继续削弱韩国。
甚至于,从恶意角度怀揣,倘若日后秦国堪堪击垮韩国的有生力量,难保魏国不会出来截胡。
可问题是,就这么撒手结束这场战争,赵冉实在是不甘心:你魏国是达成了目的,但我秦国,那可是什么都还没捞到呢!
接受这提议吧,就等同于是用他秦国的力量,替魏国扫除了韩国这个威胁;可不接受吧,他秦国此番出兵毫无收获,赵冉又心中不甘。
如此,也难怪赵冉纠结不已。
见赵冉满脸犹豫之色,赵弘润轻笑着说道:“赵冉大人不必急着做出决定,不妨先思量几日,或者派人与咸阳商量一下。”
赵冉点点头,起身告辞而去。
见赵冉走出小帐,宗卫长吕牧好奇问道:“殿下,您说秦国会愿意接手与韩国的战争么?”
赵弘润笑笑说道:“是否甘愿,我不知晓,但我知道,他们最终会接受的……此战其徒耗国力,却几无利益所得,秦国怎么可能会接受?”
而就在这时,帐外急匆匆走入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大将杨彧,拱手抱拳说道:“太子殿下,邯郸使人送来的韩王然亲笔所写的战书,王爷派末将请殿下到帅帐商议。”
“战书?”
赵弘润愣了愣,眼中浮现几丝困惑,也不明白韩王然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因为是最后一场仗了,那韩然希望彼此演得真实点,好向国人交代?
还是说,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