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魏宫廷赵弘润赵元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6章:太子与桓王(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是赵弘润对其不恭。

随着赵弘润一次又一次地率军出征,并且揽得胜利凯旋归来,太子赵弘礼心中愈发不是滋味,因为这个弟弟实在太出色了,以至于如今哪怕赵弘润再对他不恭,魏天子与朝廷也逐渐地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为后者说几句好话。

因此在北疆时,太子赵弘礼也是想做出一番成绩来,他并不是不知道朝野有人戏称他『德大于才』,对于器量谈不上宽宏的他来说,这是莫大的讥讽。

然而,北一军私心太重,哪怕是那些依附他的贵族,都不愿意做出太大的牺牲。

开什么玩笑!

战场本来就是要死人的,倘若一个个都攥着各自的私兵,不愿意拿出来,这场仗还打什么?!

当时与他抱持着相同观点的,便是他起初并没有当回事的副帅,桓王赵弘宣。

赵弘宣与他一母所养的哥哥赵弘润不同,对太子赵弘礼始终是颇为尊敬的,至少在言行举止上从未有过失礼,再加上,以赵弘宣这个刚刚出阁的年纪,也不太可能成为夺嫡的对手,因此,太子赵弘礼与赵弘宣之间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矛盾。

在北疆的那段时间,太子赵弘礼逐渐了解了赵弘宣的性格,后者的性格,与其一母所养的哥哥赵弘润几乎截然相反,是一位内敛、谦逊、尊重礼俗的皇子。

当时的北一军内部私心很重,唯独赵弘宣的心思很坦率、很纯粹,他只是想做出一番成绩来。

因此,当时太子赵弘礼不顾王氏的反对,将军中一些权力移交给赵弘宣,真正意义上地将后者视为了副手。

不过,也仅仅只是军务方便的事,至于指挥打仗,倒不是太子赵弘礼不肯放权给赵弘宣,而是因为他自己都没有多少话语权。

正如赵弘润当初所说的,北一军是一支乌合之众。为何?因为内部不合、派系林立,皆一个个私心极重。

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

而事实证明,赵弘润所评价的一点也没错,哪怕是太子赵弘礼,在攻打曲沃的期间都受到了掣肘,因为没有人愿意主动牺牲。

虽然说倒是可以将雍王党的人丢出去,这那最多只是借刀杀人,并不能帮助太子赵弘礼打下曲沃。

随后,将军姜鄙率领『北三军』攻克,『北一军』就在一旁看着,尽管姜鄙没说什么,可太子赵弘礼与桓王赵弘宣都感到丢脸。

再然后,更丢脸的事发生了,『北一军』背后那些贵族、世家,居然提议与将军姜鄙的『北三军』一起行动。

那算哪门子的一起行动?

人家北三军打败韩国军队,趁胜追击,北一军就跟在后面捡便宜,这叫协同作战?

可能是看在北一军背景相当深厚的份上,姜鄙将军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北一军的臭名,却因此逐渐在北疆传开,尤其是北三军那些原陇西魏氏士卒,他们觉得,同样是魏国的军队,商水军与鄢陵军何等凶猛,可这北一军倒是好,跟着屁股后面捡便宜,这彼此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些事,太子赵弘礼都清楚,但他没有办法,因为北一军的背后,并不单单只有他的娘舅王氏一族,还有许许多多依附他的东宫党贵族,指望这些贵族大公无私为国出力?哈!若这些人果真大公无私,就不会被冠上东宫党的帽子!

不可否认,赵弘宣在北疆时所提出的种种建议很准确,只是太子赵弘礼出于某些顾忌,只能婉拒——若强硬地夺了北一军的权利,国内贵族还会支持他么?若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那他这位东宫太子还剩下什么?

终于,北疆战役在韩国暂时收兵的前提下,暂时结束了。

正如赵弘宣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