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巴郡之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不同,巴国是由巴族五姓与其余一些小部落组成的国家,巴鷿虽然名义上是巴国的王,但他的影响力,其实在其余部落并不适用——就好比相氏一族,相氏的战士效忠的他们一族的首领相鱳,可从来不认为协助自家首领相鱳攻伐其他部落,这是一桩作乱谋反的行为。
倘若巴鷿在巴国的个人魅力大、威望高,就好比皇子时期魏王赵润,哪怕他当时连太子都不是,但他的话,还是足以影响魏国很大一部分国人。
但遗憾的是,赵润当时之所以那么高的威望,那是因为他这位「魏公子润」横扫中原,战功赫赫,而巴鷿,显然不足以在这方面与这位魏王相提并论。
果不其然,平舆君熊琥建议的这招舆论攻势,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数日后,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正式与巴氏一族撕破脸皮,公然指责巴鷿性格软弱,不配成为他巴国的王,彻彻底底暴露了他相鱳试图取代巴鷿成为巴国之王的野心。
但还是那句话,巴国的国情与中原诸国不同,尽管相鱳的举动放在中原那是妥妥的谋反行为,但是在巴国,巴人们却不认为相鱳的举措有什么问题,毕竟巴国素来就是‘以武论王’的国家,当初巴氏一族之所以能成为巴国的正统,那也只是因为巴氏一族的先代族长,用武力击败了其余四姓部落的首领。
正因为这个传统,无论被相氏一族吞并的郑氏一族,还是其余零零散散的小部落,都没有按照巴鷿所希望的那样,投靠到他巴氏一族身边对抗相氏一族。
倒是秦国的军队,引起了巴人们的极大怀疑。
不得不说,这里就体现出了‘有内应’跟‘没内应’两者的区别,倘若没有内应,秦国军队一旦攻击巴国,就无疑会被所有巴人视为敌人;但眼下的情况下,秦国军队以「相氏一族盟友」的身份出现,口口声声表示踏足巴国只是为了协助相氏一族这个盟友成为巴国的王,这就极大地化解了巴人对秦国军队的抵制。
而这,亦是秦军主帅王戬最希望得到的‘大义名分’。
虽然就目前而言,王戬手下的秦国军队,仿佛彻底成为了相氏一族的打手,但王戬并不在意。
他看得很远:待等他秦国军队打着‘大义’的名号,将巴国的人杀掉一半甚至更多,就算最后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撕毁双方的协议,他秦国仍有能力杀死另外一半的巴人,彻底夺取巴国全境。
这可比他秦国军队贸贸然进攻巴国而被所有巴人联合抵制划算多了。
至于王戬何以肯定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最后肯定会撕毁协议,那就更简单了,因为就算相鱳不撕毁协议,他王戬到时候也会想办法撕毁协议。
相鱳自以为可以驱虎吞狼,却恐怕不曾想到,那头猛虎到时候也会连他一块吞掉。
八月下旬,秦国军队与相氏一族,对相氏一族展开两面夹击,好在此时,樊氏一族的首领樊烈听取了北宫玉的建议,出兵支援江州,与巴氏一族相互支援,总算是暂时挡住了秦国军队的进攻。
但遗憾的是,这个局面并不能长久维持,因为进入巴国协助相氏一族的秦军,只不过区区几万人而已,在北边的汉中,仍有十几万秦军虎视眈眈。
九月初,秦将王奔率领秦国军队,隔江攻打曋氏一族,曋氏一族在正面战场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势,唯有退到「枳城」,希望能够凭借城墙挡住秦军的攻势。
不得不说,无论是郑氏一族、还是曋氏一族,他们在对抗秦军的策略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要知道中原国家的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正面交战与攻城战,而秦国军队亦是如此。
而郑氏、曋氏两族的战士们,却放弃了他们最擅长的骚扰、偷袭的战术,成群结队地试图在正面战场击败秦军,这如何会不败?
当世能在正面战场上抵挡住秦国军队的,除了魏国与曾经的韩国以外,几乎再无第三个国家。
包括据城防守。
同样是弱国,为何鲁国当初可以抵挡住楚国的进攻?
除了当时有桓虎这位出色的统帅调度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鲁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战争兵器,这才使得新阳君项培与上将项末这新旧两位三天柱纷纷战败于鲁国。
然而巴国有什么?
长久的偏安一隅,使得巴蜀两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原。
当巴族战士的弓箭无法射穿秦军士卒的甲胄时,其实双方已经提前分出了胜负。
短短七日,曋氏一族的都城「枳」,亦被秦国军队与相氏一族的战士所攻陷,为了保存己部落的族人,曋氏一族的首领只好臣服于相鱳。
至此,巴族五姓中,就只剩下樊氏一族、巴氏一族,以及实力空前强大的相氏一族。
好在此时,蜀国的君主「杜卢」,派人支援了巴氏一族与樊氏一族。
杜卢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君主,纵使如今也不过三旬而已,正因为年轻气盛,他对苴国试图摆脱他蜀国附属地位而极为不满,甚至于在几年前,还曾恐吓过苴国,说是令立苴国国主,这使得蜀苴两国的关系一度跌落了低谷。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苴国国主才会同意秦国军队借道攻伐蜀国。
在杜卢的心中,巴国也好、苴国也罢,都是他蜀国的敌人,前者是世仇,而后者,则是不从之臣——苴国最早乃是蜀国为了限制巴国而扶立的附属国。
数个月前,当防守剑山的军队禀告秦军入境的消息时,蜀国君主杜卢着实愣了一下。
他当时还心想,秦国与他蜀国之间,还隔着一个地处汉中的苴国,何以苴国在遭到秦国军队的进攻时,不向他蜀国求援呢?
要知道,哪怕是再愤怒于苴国暗中勾结巴国对抗他蜀国的行为,但若是得知秦军进攻苴国情,杜卢还是会出兵支援苴国的。
这不是为了苴国,而是为了他蜀国。
然而,打探所得的消息,却让蜀国君主杜卢气得险些吐血。
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苴国根本就没有遭到秦国的进攻,这个无耻的不臣属国,居然借道给秦国的军队,让秦军毫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不同,巴国是由巴族五姓与其余一些小部落组成的国家,巴鷿虽然名义上是巴国的王,但他的影响力,其实在其余部落并不适用——就好比相氏一族,相氏的战士效忠的他们一族的首领相鱳,可从来不认为协助自家首领相鱳攻伐其他部落,这是一桩作乱谋反的行为。
倘若巴鷿在巴国的个人魅力大、威望高,就好比皇子时期魏王赵润,哪怕他当时连太子都不是,但他的话,还是足以影响魏国很大一部分国人。
但遗憾的是,赵润当时之所以那么高的威望,那是因为他这位「魏公子润」横扫中原,战功赫赫,而巴鷿,显然不足以在这方面与这位魏王相提并论。
果不其然,平舆君熊琥建议的这招舆论攻势,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数日后,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正式与巴氏一族撕破脸皮,公然指责巴鷿性格软弱,不配成为他巴国的王,彻彻底底暴露了他相鱳试图取代巴鷿成为巴国之王的野心。
但还是那句话,巴国的国情与中原诸国不同,尽管相鱳的举动放在中原那是妥妥的谋反行为,但是在巴国,巴人们却不认为相鱳的举措有什么问题,毕竟巴国素来就是‘以武论王’的国家,当初巴氏一族之所以能成为巴国的正统,那也只是因为巴氏一族的先代族长,用武力击败了其余四姓部落的首领。
正因为这个传统,无论被相氏一族吞并的郑氏一族,还是其余零零散散的小部落,都没有按照巴鷿所希望的那样,投靠到他巴氏一族身边对抗相氏一族。
倒是秦国的军队,引起了巴人们的极大怀疑。
不得不说,这里就体现出了‘有内应’跟‘没内应’两者的区别,倘若没有内应,秦国军队一旦攻击巴国,就无疑会被所有巴人视为敌人;但眼下的情况下,秦国军队以「相氏一族盟友」的身份出现,口口声声表示踏足巴国只是为了协助相氏一族这个盟友成为巴国的王,这就极大地化解了巴人对秦国军队的抵制。
而这,亦是秦军主帅王戬最希望得到的‘大义名分’。
虽然就目前而言,王戬手下的秦国军队,仿佛彻底成为了相氏一族的打手,但王戬并不在意。
他看得很远:待等他秦国军队打着‘大义’的名号,将巴国的人杀掉一半甚至更多,就算最后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撕毁双方的协议,他秦国仍有能力杀死另外一半的巴人,彻底夺取巴国全境。
这可比他秦国军队贸贸然进攻巴国而被所有巴人联合抵制划算多了。
至于王戬何以肯定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最后肯定会撕毁协议,那就更简单了,因为就算相鱳不撕毁协议,他王戬到时候也会想办法撕毁协议。
相鱳自以为可以驱虎吞狼,却恐怕不曾想到,那头猛虎到时候也会连他一块吞掉。
八月下旬,秦国军队与相氏一族,对相氏一族展开两面夹击,好在此时,樊氏一族的首领樊烈听取了北宫玉的建议,出兵支援江州,与巴氏一族相互支援,总算是暂时挡住了秦国军队的进攻。
但遗憾的是,这个局面并不能长久维持,因为进入巴国协助相氏一族的秦军,只不过区区几万人而已,在北边的汉中,仍有十几万秦军虎视眈眈。
九月初,秦将王奔率领秦国军队,隔江攻打曋氏一族,曋氏一族在正面战场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势,唯有退到「枳城」,希望能够凭借城墙挡住秦军的攻势。
不得不说,无论是郑氏一族、还是曋氏一族,他们在对抗秦军的策略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要知道中原国家的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正面交战与攻城战,而秦国军队亦是如此。
而郑氏、曋氏两族的战士们,却放弃了他们最擅长的骚扰、偷袭的战术,成群结队地试图在正面战场击败秦军,这如何会不败?
当世能在正面战场上抵挡住秦国军队的,除了魏国与曾经的韩国以外,几乎再无第三个国家。
包括据城防守。
同样是弱国,为何鲁国当初可以抵挡住楚国的进攻?
除了当时有桓虎这位出色的统帅调度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鲁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战争兵器,这才使得新阳君项培与上将项末这新旧两位三天柱纷纷战败于鲁国。
然而巴国有什么?
长久的偏安一隅,使得巴蜀两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原。
当巴族战士的弓箭无法射穿秦军士卒的甲胄时,其实双方已经提前分出了胜负。
短短七日,曋氏一族的都城「枳」,亦被秦国军队与相氏一族的战士所攻陷,为了保存己部落的族人,曋氏一族的首领只好臣服于相鱳。
至此,巴族五姓中,就只剩下樊氏一族、巴氏一族,以及实力空前强大的相氏一族。
好在此时,蜀国的君主「杜卢」,派人支援了巴氏一族与樊氏一族。
杜卢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君主,纵使如今也不过三旬而已,正因为年轻气盛,他对苴国试图摆脱他蜀国附属地位而极为不满,甚至于在几年前,还曾恐吓过苴国,说是令立苴国国主,这使得蜀苴两国的关系一度跌落了低谷。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苴国国主才会同意秦国军队借道攻伐蜀国。
在杜卢的心中,巴国也好、苴国也罢,都是他蜀国的敌人,前者是世仇,而后者,则是不从之臣——苴国最早乃是蜀国为了限制巴国而扶立的附属国。
数个月前,当防守剑山的军队禀告秦军入境的消息时,蜀国君主杜卢着实愣了一下。
他当时还心想,秦国与他蜀国之间,还隔着一个地处汉中的苴国,何以苴国在遭到秦国军队的进攻时,不向他蜀国求援呢?
要知道,哪怕是再愤怒于苴国暗中勾结巴国对抗他蜀国的行为,但若是得知秦军进攻苴国情,杜卢还是会出兵支援苴国的。
这不是为了苴国,而是为了他蜀国。
然而,打探所得的消息,却让蜀国君主杜卢气得险些吐血。
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苴国根本就没有遭到秦国的进攻,这个无耻的不臣属国,居然借道给秦国的军队,让秦军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