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最后的顽抗【二合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韩武怒斥道:“马括,你非是有异心吧?”
听闻此言,马括亦是大怒,心说要不是你用骑劫、颜聚、赵葱三人撤换了乐弈与司马尚二将,局势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马括不亢不卑地说道:“釐侯,下官只是就事论事。……在下官看来,当釐侯用骑劫撤换乐弈时,就注定此战已无法挽回……既然已无法挽回,何不暂时屈服于魏国,以保全国家?难道一定要战到我大韩再无可征之士,叫草原异族趁虚而入,残害我大韩的子民,介时釐侯才会幡然醒悟么?”
“……”釐侯韩武依旧怒视着马括,马括坦然回视。
二人对视许久。
旋即,釐侯韩武这才叹了口气,怅然说道:“是我失态了……然这场战争,并无屈服的可能。”说罢,他见马括面露惊讶之色,遂解释道:“想来你也听说了,元邑侯韩普那个叛逆,在元邑拥立了一个傀儡作为所谓的大韩君主,此举得到了魏军主帅燕王赵疆的认可与支持。换而言之,此番我蓟城战败,则新君(韩佶),定会被那名傀儡所取代,而我大韩,亦将沦为魏国的附庸……这并不只是意味着我王室正统将就此覆亡,亦意味着,我大韩将沦为魏国砧板上的鱼肉,待等他日时机成熟,或有魏人会叫那傀儡献国于魏国,介时,魏国吞并我国,世上再无我大韩……”
“……”
听闻此言,卫卿马括心中一震。
还别说,虽然釐侯韩武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疑神疑鬼,但他的眼光却依旧犀利,当他得知魏人教唆元邑侯韩普弄出了一个「元邑政权」后,他就知道,他蓟城已不存在向魏国屈服的选项——倘若他蓟城战败,则他蓟城政权会立刻被元邑伪政所取代,他侄子韩佶的新君之位,亦会被某个魏人推出来的傀儡所代替。
倘若他韩国介时已失去了反抗的力量,魏国会放弃这块已送到嘴边的肥肉?
因此在釐侯韩武看来,所谓的向魏国臣服,这是根本不存在的的选项——败,即是亡!
良久,卫卿马括长长吐了口气,他终于明白,并非是釐侯韩武不顾国民的安危,欲征集他韩国最后的兵力与魏军做困兽之斗,而是这场战争,他韩国从一开始就没有臣服或者投降的选项。
想到这里,他面带苦涩地对釐侯韩武说道:“釐侯召见下官,不会是想让下官……执掌这支军队抵御魏军吧?”
釐侯韩武沉默了片刻,神色莫名地说道:“如今蓟城内,我唯一信得过的,就只有你了……”
听闻此言,马括咧了咧嘴,但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因为在他看来,纵使釐侯韩武征调来沮阳、渔阳等地的最后守军,亦挡不住三十万魏军——或许釐侯韩武认为尚有几丝击退魏军的希望,但在马括看来,充其量只不过是延后了国家覆亡的时间而已。
除非诸国联军恰巧在这个时候击败了魏国,迫使这些魏军返回魏国本土,否则,唯一能拯救他韩国的,恐怕就只有奇迹了。
但……
回想起父亲马奢临故前仍叮嘱自己报效国家、辅佐君主,再想到韩王然生前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马括脸上闪过一阵阴晴之色,旋即,只见他长长吐了口气,目视着釐侯韩武神色坚定地说道:“马括……接令!”
釐侯韩武愣了一下,仿佛是从马括的面色中看到了些更深层的东西,难得地拱手说道:“拜托了。”
当日,蓟城朝廷拜马括为上将,携颜聚、赵葱等几名将领,率领蓟城一带最后的两万士卒,出征抵御魏军。
为了敢在魏军进兵前抢占先机,马括下令军队急行,使麾下两万余士卒在两日之内抵达「涿城」,且连夜筑造防御设施。
同时,马括使人在城内张贴檄文,鼓励县人保家卫国,踊跃参军。
数日后,魏国军队的细作,将「涿城」的情况回禀燕王赵疆。
当时赵疆听罢后,笑谓麾下诸将道:“北燕、渔阳、代郡、上谷四军皆没,蓟城竟尚有抵御我军的斗志,诚然勇气可嘉!……话说,这个马括何许人也?”
不得不说,魏军诸将中听说过马括的,还真是寥寥无几,最终,还是降将司马弢代为介绍道:“马括此人,乃前上谷守马奢之子。”
“哦!”
赵疆这才恍然大悟。
事实上,当年赵疆率军与韩将马奢交锋前后,其实也见过马括,只不过这些年来马括担任蓟城的宫卫大将,很少出现在魏军的战报中,因此,赵疆一时间将其忘却了而已。
“这个马括,勇气可嘉,不愧是马奢之子!”
当时赵疆不吝言辞地赞誉道。
毕竟,赵疆对马奢是非常敬佩的。
但赞誉归赞誉,无论是赵疆还是韶虎、庞焕、屈塍等人,甚至是降将司马弢,都不认为马括能够挡住他三十万魏元联军。
因此,谁也没有将驻守涿城的马括太当回事。
待等到九月十五日,三十万魏元联军徐徐逼近涿城,而此时,以往驻守沮阳、渔阳的军队,包括昌平、安乐、广阳等地的县兵,皆按照釐侯韩武的命令,陆陆续续抵达涿城,使韩将马括麾下的兵力,逐渐增涨到近五万人——这已经是韩国王都蓟城眼下能调动的最后的兵力。
虽然这五万兵力在三十万魏元联军面前不值一提,但赵疆还是感到很惊讶,他原以为在击溃了上谷郡境内驻守的诸路韩国军队后,这个国家将彻彻底底失去反抗之力。
没想到,韩国居然又聚集了近五万人。
他不解地询问降将司马弢道:“既然仍有近五万兵力,何以此前不派往上谷郡?”
司马弢闻言叹息道:“若是末将所料不差,蓟城恐怕是将沮阳、渔阳一带的守军调到了这边……”
在听了司马弢的解释后,燕王赵疆这才恍然大悟。
他想了想说道:“既是马奢将军之子,本王当给予其礼遇。”
说罢,他亲笔写了一封劝降书,派人前往涿城,将这封书信交给马括,希望能劝降马括。
毕竟在赵疆看来,韩国已经覆亡在即,非人力所能扭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韩武怒斥道:“马括,你非是有异心吧?”
听闻此言,马括亦是大怒,心说要不是你用骑劫、颜聚、赵葱三人撤换了乐弈与司马尚二将,局势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马括不亢不卑地说道:“釐侯,下官只是就事论事。……在下官看来,当釐侯用骑劫撤换乐弈时,就注定此战已无法挽回……既然已无法挽回,何不暂时屈服于魏国,以保全国家?难道一定要战到我大韩再无可征之士,叫草原异族趁虚而入,残害我大韩的子民,介时釐侯才会幡然醒悟么?”
“……”釐侯韩武依旧怒视着马括,马括坦然回视。
二人对视许久。
旋即,釐侯韩武这才叹了口气,怅然说道:“是我失态了……然这场战争,并无屈服的可能。”说罢,他见马括面露惊讶之色,遂解释道:“想来你也听说了,元邑侯韩普那个叛逆,在元邑拥立了一个傀儡作为所谓的大韩君主,此举得到了魏军主帅燕王赵疆的认可与支持。换而言之,此番我蓟城战败,则新君(韩佶),定会被那名傀儡所取代,而我大韩,亦将沦为魏国的附庸……这并不只是意味着我王室正统将就此覆亡,亦意味着,我大韩将沦为魏国砧板上的鱼肉,待等他日时机成熟,或有魏人会叫那傀儡献国于魏国,介时,魏国吞并我国,世上再无我大韩……”
“……”
听闻此言,卫卿马括心中一震。
还别说,虽然釐侯韩武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疑神疑鬼,但他的眼光却依旧犀利,当他得知魏人教唆元邑侯韩普弄出了一个「元邑政权」后,他就知道,他蓟城已不存在向魏国屈服的选项——倘若他蓟城战败,则他蓟城政权会立刻被元邑伪政所取代,他侄子韩佶的新君之位,亦会被某个魏人推出来的傀儡所代替。
倘若他韩国介时已失去了反抗的力量,魏国会放弃这块已送到嘴边的肥肉?
因此在釐侯韩武看来,所谓的向魏国臣服,这是根本不存在的的选项——败,即是亡!
良久,卫卿马括长长吐了口气,他终于明白,并非是釐侯韩武不顾国民的安危,欲征集他韩国最后的兵力与魏军做困兽之斗,而是这场战争,他韩国从一开始就没有臣服或者投降的选项。
想到这里,他面带苦涩地对釐侯韩武说道:“釐侯召见下官,不会是想让下官……执掌这支军队抵御魏军吧?”
釐侯韩武沉默了片刻,神色莫名地说道:“如今蓟城内,我唯一信得过的,就只有你了……”
听闻此言,马括咧了咧嘴,但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因为在他看来,纵使釐侯韩武征调来沮阳、渔阳等地的最后守军,亦挡不住三十万魏军——或许釐侯韩武认为尚有几丝击退魏军的希望,但在马括看来,充其量只不过是延后了国家覆亡的时间而已。
除非诸国联军恰巧在这个时候击败了魏国,迫使这些魏军返回魏国本土,否则,唯一能拯救他韩国的,恐怕就只有奇迹了。
但……
回想起父亲马奢临故前仍叮嘱自己报效国家、辅佐君主,再想到韩王然生前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马括脸上闪过一阵阴晴之色,旋即,只见他长长吐了口气,目视着釐侯韩武神色坚定地说道:“马括……接令!”
釐侯韩武愣了一下,仿佛是从马括的面色中看到了些更深层的东西,难得地拱手说道:“拜托了。”
当日,蓟城朝廷拜马括为上将,携颜聚、赵葱等几名将领,率领蓟城一带最后的两万士卒,出征抵御魏军。
为了敢在魏军进兵前抢占先机,马括下令军队急行,使麾下两万余士卒在两日之内抵达「涿城」,且连夜筑造防御设施。
同时,马括使人在城内张贴檄文,鼓励县人保家卫国,踊跃参军。
数日后,魏国军队的细作,将「涿城」的情况回禀燕王赵疆。
当时赵疆听罢后,笑谓麾下诸将道:“北燕、渔阳、代郡、上谷四军皆没,蓟城竟尚有抵御我军的斗志,诚然勇气可嘉!……话说,这个马括何许人也?”
不得不说,魏军诸将中听说过马括的,还真是寥寥无几,最终,还是降将司马弢代为介绍道:“马括此人,乃前上谷守马奢之子。”
“哦!”
赵疆这才恍然大悟。
事实上,当年赵疆率军与韩将马奢交锋前后,其实也见过马括,只不过这些年来马括担任蓟城的宫卫大将,很少出现在魏军的战报中,因此,赵疆一时间将其忘却了而已。
“这个马括,勇气可嘉,不愧是马奢之子!”
当时赵疆不吝言辞地赞誉道。
毕竟,赵疆对马奢是非常敬佩的。
但赞誉归赞誉,无论是赵疆还是韶虎、庞焕、屈塍等人,甚至是降将司马弢,都不认为马括能够挡住他三十万魏元联军。
因此,谁也没有将驻守涿城的马括太当回事。
待等到九月十五日,三十万魏元联军徐徐逼近涿城,而此时,以往驻守沮阳、渔阳的军队,包括昌平、安乐、广阳等地的县兵,皆按照釐侯韩武的命令,陆陆续续抵达涿城,使韩将马括麾下的兵力,逐渐增涨到近五万人——这已经是韩国王都蓟城眼下能调动的最后的兵力。
虽然这五万兵力在三十万魏元联军面前不值一提,但赵疆还是感到很惊讶,他原以为在击溃了上谷郡境内驻守的诸路韩国军队后,这个国家将彻彻底底失去反抗之力。
没想到,韩国居然又聚集了近五万人。
他不解地询问降将司马弢道:“既然仍有近五万兵力,何以此前不派往上谷郡?”
司马弢闻言叹息道:“若是末将所料不差,蓟城恐怕是将沮阳、渔阳一带的守军调到了这边……”
在听了司马弢的解释后,燕王赵疆这才恍然大悟。
他想了想说道:“既是马奢将军之子,本王当给予其礼遇。”
说罢,他亲笔写了一封劝降书,派人前往涿城,将这封书信交给马括,希望能劝降马括。
毕竟在赵疆看来,韩国已经覆亡在即,非人力所能扭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