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图谋【二合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其实早在五日前,身在魏韩两国的边境县城「肥城」城内的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以及其副手北宫玉,亦得知了「韩王然疑似崩殂」的消息。
起初,张启功心中大喜,因为他此番前来魏韩两国边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为了实施预定计划中的第三步骤,即分化、策反韩国的贵族,使其成为他魏国的内应,为魏国吞并韩国打下基础。
别看魏王赵润制定的战略仅仅只是击垮韩国,但魏国朝中有很大一批官员,他们却渴望着吞并韩国,迈向「中原一统」的千秋霸业之路。
最早提出这个理念的,乃是内朝大臣介子鸱,但那时还是口头上的理念,很多东西并不完善,但随着齐人公羊郝带着他的著作《公羊说》赴魏,与介子鸱以及魏墨钜子徐弱一见如故,三人着手完善实现这方面的理念与思想后,「大一统」的思想就逐渐在魏国朝廷开始流通,并且得到了很大一部分魏臣的支持。
想想也是,作为魏国的臣子,这些人当然渴望亲眼见证他魏国吞并诸国、一统中原,成就从古以来无人涉及的千秋霸业。
而张启功,亦是支持这个理念的魏臣之一。
因此,当得知「韩王然疑似崩殂」的消息后,张启功难得满脸欣喜地对副手北宫玉说道:“此乃天赐之机!”
但相比较张启功的欣喜,北宫玉却皱着眉头提醒道:“都尉大人暂莫高兴太早,卑职瞧这件事,总感觉有点蹊跷。……纵使天佑我大魏,也不至于这么巧吧?”
说罢,他指着密报中那句「从蓟王宫内疑似传出女子哭泣」,皱着眉头说道:“韩王倘若果真亡故,左右大臣必定封锁消息,又岂会出现宫中女子哭泣?就仿佛,韩人根本不曾考虑蓟城城内是否有我大魏的眼线。”
“……”
张启功闻言一愣,心中的喜悦顿时消散,皱着眉头仔细思量。
片刻后,他这才点点头说道:“你说地不错,这件事,确有诸多疑点。”
事实上,倒不是说张启功的才智不如北宫玉,归根到底,只能说张启功的功利心太强,一见他魏国有机会吞并韩国,迈向「一统中原」的霸业,而他本人亦可名留青史,就难免有些忘乎所以——毕竟那可是名留青史,从古至今能有几人有幸在青史留名?
反观北宫玉,他的野心就远远不如张启功,且他对于自己目前的境况很满意:在事业上,他是天策府右都尉署的二把手,手中权力实际上比「侍郎」还要高;而在家族方面,他去年刚刚迎娶了第七房妾室,且之前的妻妾,一共给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就像当年赵润在太子时期对他讲过的,叫他努努力,最多二十年,就能令他北宫一族再次兴旺起来——而目前北宫玉就在为这方面而努力着。
只能说,张启功与北宫玉二人的个人追求不同:前者追求的,是权利,是青史留名;而后者,则更加看重家族的延续。
因此,张启功锋芒毕露,而北宫玉呢,则锋芒内敛,也有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思。
但事实上,北宫玉曾经作为萧鸾的左右手,其才智谋略,也并不逊色张启功多少,否则,张启功又岂会重用后者为副手,并对他厚待有加呢。
当日二人合计了一些,最终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待青鸦众的进一步消息——因为「韩王然疑似崩殂」这件事,就是由派驻到韩国王都蓟城的青鸦众秘密送来的。
就这么等了五六日,张启功与北宫玉还是没有等到青鸦众进一步的消息,倒是等到了天策府左都尉高括的命令,示意张启功尽快施行计划的「第三步骤」。
收到高括的命令时,正好临近黄昏,张启功与北宫玉遂一边对坐喝酒,一边议论起这件事。
当时北宫玉就好奇地说道:“高括大人他这是要我等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探探韩国的反应,以此推断韩王的过世是否属实么?”
张启功闻言点点头,在抿了一口酒水后,轻笑着说道:“估计是了,由此可见,纵使是青鸦众,暂时还是没办法证实韩王的死讯是否属实。……投石问路,呵,这招高了。”
不可否认,投石问路的确是一招妙计,但具体施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说起来是很简单,比如说,张启功跟北宫玉找个具有韩氏王族血脉的大贵族,用花言巧语诱骗后者趁韩王然过世,窃取王位,倘若蓟城那边的应对很快、很迅速,甚至于隐隐有点未卜先知的意思,那么,韩王然的这个死讯,其真实性就值得商榷了。
反之,倘若仅仅如此就引起了韩国的内乱,那么,韩王然有很大可能是真的过世了。
但问题是,似这等具有韩氏王王族血脉的大贵族并不好找——首先此人在韩国得有一定的名声,其次得拥有一定的势力,否则,无法促使韩国出现内部混乱。
关于这个人选,张启功与北宫玉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庄公韩庚。
毕竟据他们所知,在韩武、韩虎、韩庚这三位权臣把持韩国朝政的年代,庄公韩庚其实对王位亦有非分之想,但与康公韩虎不同的是,庄公韩庚虽然不像韩虎那样对韩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其实早在五日前,身在魏韩两国的边境县城「肥城」城内的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以及其副手北宫玉,亦得知了「韩王然疑似崩殂」的消息。
起初,张启功心中大喜,因为他此番前来魏韩两国边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为了实施预定计划中的第三步骤,即分化、策反韩国的贵族,使其成为他魏国的内应,为魏国吞并韩国打下基础。
别看魏王赵润制定的战略仅仅只是击垮韩国,但魏国朝中有很大一批官员,他们却渴望着吞并韩国,迈向「中原一统」的千秋霸业之路。
最早提出这个理念的,乃是内朝大臣介子鸱,但那时还是口头上的理念,很多东西并不完善,但随着齐人公羊郝带着他的著作《公羊说》赴魏,与介子鸱以及魏墨钜子徐弱一见如故,三人着手完善实现这方面的理念与思想后,「大一统」的思想就逐渐在魏国朝廷开始流通,并且得到了很大一部分魏臣的支持。
想想也是,作为魏国的臣子,这些人当然渴望亲眼见证他魏国吞并诸国、一统中原,成就从古以来无人涉及的千秋霸业。
而张启功,亦是支持这个理念的魏臣之一。
因此,当得知「韩王然疑似崩殂」的消息后,张启功难得满脸欣喜地对副手北宫玉说道:“此乃天赐之机!”
但相比较张启功的欣喜,北宫玉却皱着眉头提醒道:“都尉大人暂莫高兴太早,卑职瞧这件事,总感觉有点蹊跷。……纵使天佑我大魏,也不至于这么巧吧?”
说罢,他指着密报中那句「从蓟王宫内疑似传出女子哭泣」,皱着眉头说道:“韩王倘若果真亡故,左右大臣必定封锁消息,又岂会出现宫中女子哭泣?就仿佛,韩人根本不曾考虑蓟城城内是否有我大魏的眼线。”
“……”
张启功闻言一愣,心中的喜悦顿时消散,皱着眉头仔细思量。
片刻后,他这才点点头说道:“你说地不错,这件事,确有诸多疑点。”
事实上,倒不是说张启功的才智不如北宫玉,归根到底,只能说张启功的功利心太强,一见他魏国有机会吞并韩国,迈向「一统中原」的霸业,而他本人亦可名留青史,就难免有些忘乎所以——毕竟那可是名留青史,从古至今能有几人有幸在青史留名?
反观北宫玉,他的野心就远远不如张启功,且他对于自己目前的境况很满意:在事业上,他是天策府右都尉署的二把手,手中权力实际上比「侍郎」还要高;而在家族方面,他去年刚刚迎娶了第七房妾室,且之前的妻妾,一共给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就像当年赵润在太子时期对他讲过的,叫他努努力,最多二十年,就能令他北宫一族再次兴旺起来——而目前北宫玉就在为这方面而努力着。
只能说,张启功与北宫玉二人的个人追求不同:前者追求的,是权利,是青史留名;而后者,则更加看重家族的延续。
因此,张启功锋芒毕露,而北宫玉呢,则锋芒内敛,也有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思。
但事实上,北宫玉曾经作为萧鸾的左右手,其才智谋略,也并不逊色张启功多少,否则,张启功又岂会重用后者为副手,并对他厚待有加呢。
当日二人合计了一些,最终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待青鸦众的进一步消息——因为「韩王然疑似崩殂」这件事,就是由派驻到韩国王都蓟城的青鸦众秘密送来的。
就这么等了五六日,张启功与北宫玉还是没有等到青鸦众进一步的消息,倒是等到了天策府左都尉高括的命令,示意张启功尽快施行计划的「第三步骤」。
收到高括的命令时,正好临近黄昏,张启功与北宫玉遂一边对坐喝酒,一边议论起这件事。
当时北宫玉就好奇地说道:“高括大人他这是要我等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探探韩国的反应,以此推断韩王的过世是否属实么?”
张启功闻言点点头,在抿了一口酒水后,轻笑着说道:“估计是了,由此可见,纵使是青鸦众,暂时还是没办法证实韩王的死讯是否属实。……投石问路,呵,这招高了。”
不可否认,投石问路的确是一招妙计,但具体施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说起来是很简单,比如说,张启功跟北宫玉找个具有韩氏王族血脉的大贵族,用花言巧语诱骗后者趁韩王然过世,窃取王位,倘若蓟城那边的应对很快、很迅速,甚至于隐隐有点未卜先知的意思,那么,韩王然的这个死讯,其真实性就值得商榷了。
反之,倘若仅仅如此就引起了韩国的内乱,那么,韩王然有很大可能是真的过世了。
但问题是,似这等具有韩氏王王族血脉的大贵族并不好找——首先此人在韩国得有一定的名声,其次得拥有一定的势力,否则,无法促使韩国出现内部混乱。
关于这个人选,张启功与北宫玉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庄公韩庚。
毕竟据他们所知,在韩武、韩虎、韩庚这三位权臣把持韩国朝政的年代,庄公韩庚其实对王位亦有非分之想,但与康公韩虎不同的是,庄公韩庚虽然不像韩虎那样对韩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