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走向战争 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秒记住【www.】,本站为您提供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对于世界而言,公元1937年到公元1938年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处于动荡之中,这种动荡既是政治意义上的,同时也是社会意义上的。
就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的内战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德国和意大利越来越深的卷了这场西班牙人的战争,而相应的,苏联和法国也不得不做出类似的“关注”,试图通过外国人的手徒劳的平衡一下越来越不平衡的欧洲力量均势,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在国际局势的动荡之中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就在1937年,爱尔兰终于完成了独立的所有手续,这似乎进一步证明了英国政府的“退缩战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英国国力的进一步衰退,实际上,自从欧战结束之后,英国的经济基本上就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随后的大萧条又使英国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之中,继续维持一个庞大殖民帝国的统治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英国政府只能选择“退缩战略”。
相比英国政府的退缩战略,中欧强国德国的迅扩张令人瞠目结舌,如果说进军莱茵兰和干涉西班牙内战还只是纳粹德国的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德国在1938年春天吞并奥地利就可以看作是德国重建中欧霸权乃至欧洲大6霸权的重要标志,而且像在莱茵兰危机中一样,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战略,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再次表现出了强烈的“绥靖主义”情绪,甚至连苏联关于“共同行动”的建议也被英国相傲慢无比的拒绝了,显然,指望英国是不可能阻止德国的扩张势头的。
英国政府的立场进一步助长了德国的野心,于是,随后德国又对捷克斯洛伐克起了攻势,并进而由苏台德“自治”问题而引爆了“五月危机”,只是因为苏联的强烈反应以及英法两国虚张声势的口头威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才得以暂时度过危机。
以上就是欧洲的动荡局面的基本面,虽然局部地区战斗正酣,但是毕竟还没有爆席卷整个欧洲的全面战争,欧洲人似乎还可以享受暂时的和平生活,虽然这种和平的生活依旧是动荡的。
相比欧洲的动荡,亚洲的动荡形势更为剧烈,因为在亚洲,就在1937年冬天和1938年春天,亚洲连续爆了两场局部战争,分别是“土伊战争”和“第二次南洋战争”。
“土伊战争”爆于1937年冬天,战争的一方是土库曼苏维埃政权,战争的另一方就是伊朗,在1935年,波斯帝国正式将国名改为“伊朗”,最高统治者是礼萨汗国王,这是一位精明强干的统治者,一心学习土尔其领袖凯末尔,想将伊朗变成中东强国,他不断的与国内和国外的敌人进行着斗争和妥协,试图寻找到一条走向强国的道路,但是遗憾的是,这个世界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当强国下定决心干涉弱国的内政的时候,任何单纯的外交手段以及国际纵横捭阖是不能拯救弱小国家的,于是,“土伊战争”就爆了,站在土库曼苏维埃政权背后的是苏联,而站在礼萨汗背后的则是英国,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东方大国的影子,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上下其手的话,原本由英国扶持的土库曼素丹国是不会在1936年初轰然倒下的,而当素丹带着家人与珠宝逃亡阿富汗之后,中国却没有出动那规模惊人的6军力量以稳定当地局势,而是采取了让人困惑不已的“不干涉立场”,于是,在那一片混乱的土库曼素丹国的废墟上迅崛起了几股军事力量,内战似乎一触即,而且也使当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真空区,将周遍的一切高压力量都吸了过去,英国人试图卷土重来,苏联则试图将它那赤色的狂潮冲向印度洋,就连阿富汗的统治者也试图染指土库曼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一秒记住【www.】,本站为您提供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对于世界而言,公元1937年到公元1938年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处于动荡之中,这种动荡既是政治意义上的,同时也是社会意义上的。
就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的内战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德国和意大利越来越深的卷了这场西班牙人的战争,而相应的,苏联和法国也不得不做出类似的“关注”,试图通过外国人的手徒劳的平衡一下越来越不平衡的欧洲力量均势,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在国际局势的动荡之中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就在1937年,爱尔兰终于完成了独立的所有手续,这似乎进一步证明了英国政府的“退缩战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英国国力的进一步衰退,实际上,自从欧战结束之后,英国的经济基本上就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随后的大萧条又使英国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之中,继续维持一个庞大殖民帝国的统治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英国政府只能选择“退缩战略”。
相比英国政府的退缩战略,中欧强国德国的迅扩张令人瞠目结舌,如果说进军莱茵兰和干涉西班牙内战还只是纳粹德国的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德国在1938年春天吞并奥地利就可以看作是德国重建中欧霸权乃至欧洲大6霸权的重要标志,而且像在莱茵兰危机中一样,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战略,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再次表现出了强烈的“绥靖主义”情绪,甚至连苏联关于“共同行动”的建议也被英国相傲慢无比的拒绝了,显然,指望英国是不可能阻止德国的扩张势头的。
英国政府的立场进一步助长了德国的野心,于是,随后德国又对捷克斯洛伐克起了攻势,并进而由苏台德“自治”问题而引爆了“五月危机”,只是因为苏联的强烈反应以及英法两国虚张声势的口头威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才得以暂时度过危机。
以上就是欧洲的动荡局面的基本面,虽然局部地区战斗正酣,但是毕竟还没有爆席卷整个欧洲的全面战争,欧洲人似乎还可以享受暂时的和平生活,虽然这种和平的生活依旧是动荡的。
相比欧洲的动荡,亚洲的动荡形势更为剧烈,因为在亚洲,就在1937年冬天和1938年春天,亚洲连续爆了两场局部战争,分别是“土伊战争”和“第二次南洋战争”。
“土伊战争”爆于1937年冬天,战争的一方是土库曼苏维埃政权,战争的另一方就是伊朗,在1935年,波斯帝国正式将国名改为“伊朗”,最高统治者是礼萨汗国王,这是一位精明强干的统治者,一心学习土尔其领袖凯末尔,想将伊朗变成中东强国,他不断的与国内和国外的敌人进行着斗争和妥协,试图寻找到一条走向强国的道路,但是遗憾的是,这个世界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当强国下定决心干涉弱国的内政的时候,任何单纯的外交手段以及国际纵横捭阖是不能拯救弱小国家的,于是,“土伊战争”就爆了,站在土库曼苏维埃政权背后的是苏联,而站在礼萨汗背后的则是英国,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东方大国的影子,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上下其手的话,原本由英国扶持的土库曼素丹国是不会在1936年初轰然倒下的,而当素丹带着家人与珠宝逃亡阿富汗之后,中国却没有出动那规模惊人的6军力量以稳定当地局势,而是采取了让人困惑不已的“不干涉立场”,于是,在那一片混乱的土库曼素丹国的废墟上迅崛起了几股军事力量,内战似乎一触即,而且也使当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真空区,将周遍的一切高压力量都吸了过去,英国人试图卷土重来,苏联则试图将它那赤色的狂潮冲向印度洋,就连阿富汗的统治者也试图染指土库曼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