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十五的月亮》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英雄一样的生活。但是,无情未必真男儿,军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父母面前、在妻子面前、在孩子面前,他们担当者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感情世界是什么样的,长期被人们忽视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十五的月亮》,首次走进了军人的情感世界。
1984年4月,总政《解放军歌曲》编辑部创作组来到河北省高碑店解放军某部体验生活。创作组的词曲作家和官兵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讨论部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歌曲。
座谈会上,官兵们热烈讨论。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制,作为军人的妻子,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种好责任田,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实在太辛苦了。能不能写一首赞美军嫂的歌呢?”原来,这个干部家是四川农村的,他的妻子本来是个高中生,为了支持自己的丈夫安心部队工作,她甘愿放弃了进城里工作、学习的机会,默默地在家乡种田,抚养孩子,照顾年迈的父母。还有一名战士说:“丈夫在边关,妻子过着‘织女’的生活。没有军嫂的理解和支持,丈夫当兵在外也不安心。”这些实实在在的语言,深深震撼了词曲作家们的心。
这天晚上,词作家石祥夜不能寐。这位有着30多年军龄的老战士,太熟悉部队的生活和军人的感情了。今天的讨论,又让他想起了不久前采访过的一位军嫂。这位军嫂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她在给丈夫的信中不但从不叫苦、埋怨,反而鼓励丈夫在部队安心工作。多么可亲可敬的军嫂啊!她们是支持军人的坚强后盾,没有她们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为官兵们解除后顾之忧,又怎么会有全国人民安宁幸福的生活。
此时此刻,石祥坐在营房的小桌前,积蓄在心中多年的创作欲望终于爆发出来,他要写一首献给军人和妻子的歌。可是,写在纸上却写不下去。因为“人称”问题不好解决。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心上人”又太时髦。直到推开窗子一眼望见明月,想起了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用“你”、“我”解决人称难题。于是,这首歌曲——《十五的月亮》词如泉涌,不到10分钟,歌词就写好了。
石祥的战友铁源看完歌词后,非常兴奋,说:“这首歌词我定购了!”铁源拿到歌词后反复推敲,他联想到了当时放映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影片中的“韩玉秀”。从韩玉秀的身上得到了灵感,而韩玉秀是山东沂蒙人,铁源从这一点出发,根据沂蒙小调,一口气谱完了《十五的月亮》的曲子初稿。之后,为了把歌曲结尾处渲染得更加出色,他又和作曲家徐锡宜一起进行了修改。
就这样,《十五的月亮》诞生了。
(二)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歌词每段虽只有短短几句,但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展观了主人公丰满的内心世界,把爱情的美、心灵的美、意境的美统一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英雄一样的生活。但是,无情未必真男儿,军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父母面前、在妻子面前、在孩子面前,他们担当者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感情世界是什么样的,长期被人们忽视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十五的月亮》,首次走进了军人的情感世界。
1984年4月,总政《解放军歌曲》编辑部创作组来到河北省高碑店解放军某部体验生活。创作组的词曲作家和官兵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讨论部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歌曲。
座谈会上,官兵们热烈讨论。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制,作为军人的妻子,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种好责任田,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实在太辛苦了。能不能写一首赞美军嫂的歌呢?”原来,这个干部家是四川农村的,他的妻子本来是个高中生,为了支持自己的丈夫安心部队工作,她甘愿放弃了进城里工作、学习的机会,默默地在家乡种田,抚养孩子,照顾年迈的父母。还有一名战士说:“丈夫在边关,妻子过着‘织女’的生活。没有军嫂的理解和支持,丈夫当兵在外也不安心。”这些实实在在的语言,深深震撼了词曲作家们的心。
这天晚上,词作家石祥夜不能寐。这位有着30多年军龄的老战士,太熟悉部队的生活和军人的感情了。今天的讨论,又让他想起了不久前采访过的一位军嫂。这位军嫂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她在给丈夫的信中不但从不叫苦、埋怨,反而鼓励丈夫在部队安心工作。多么可亲可敬的军嫂啊!她们是支持军人的坚强后盾,没有她们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为官兵们解除后顾之忧,又怎么会有全国人民安宁幸福的生活。
此时此刻,石祥坐在营房的小桌前,积蓄在心中多年的创作欲望终于爆发出来,他要写一首献给军人和妻子的歌。可是,写在纸上却写不下去。因为“人称”问题不好解决。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心上人”又太时髦。直到推开窗子一眼望见明月,想起了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用“你”、“我”解决人称难题。于是,这首歌曲——《十五的月亮》词如泉涌,不到10分钟,歌词就写好了。
石祥的战友铁源看完歌词后,非常兴奋,说:“这首歌词我定购了!”铁源拿到歌词后反复推敲,他联想到了当时放映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影片中的“韩玉秀”。从韩玉秀的身上得到了灵感,而韩玉秀是山东沂蒙人,铁源从这一点出发,根据沂蒙小调,一口气谱完了《十五的月亮》的曲子初稿。之后,为了把歌曲结尾处渲染得更加出色,他又和作曲家徐锡宜一起进行了修改。
就这样,《十五的月亮》诞生了。
(二)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歌词每段虽只有短短几句,但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展观了主人公丰满的内心世界,把爱情的美、心灵的美、意境的美统一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