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凌细柳舒檀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章 内外交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韩云没有死,他不仅没有死而且还回到了镇北军大营。"皇帝的声音自两人的头顶响起,他不但不怒,反而笑了起来,"这就是你二人向朕保证的结果,朕要看的不是戊辰的人头。朕要的韩云的头,你们告诉朕,韩云的人头在哪儿?"

皇上抬手轻轻拍在木匣子,手指一下一下,由轻转重,他的怒气也在瞬间激增,蓦地,他挥手打掉了桌上的放着的一堆奏折,冷笑道:"朕今个儿早上接到冀州十万火急的军情,原以为会是件天大的喜儿,你们想象的到朕打开匣子看到戊辰的脸是什么感受吗?"

舒檀的胸口也似压上了一块儿巨石,旁人不说,但是戊辰与他却是关系匪浅,他一路荣升至此,有一半是拖了戊辰的提拔之意。尤其是羌宁一战中,戊辰对其信任有加,视若亲子,此时得闻戊辰的死讯与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甩手扔下一封火漆密函砸在两人的脚边,"这是戊辰临死前上的最后一道儿折子。"

舒檀颤抖着手指将密函打开,看到熟悉的字迹,双眼不由泛起酸意,他勉强瞪大了眼睛,将信看罢。

"皇上。镇北军足有二十万之众,但其久违征战,疏于练兵,只要朝廷及时镇压定然能将其扼杀在冀州一带。"顿了顿,他又道:"臣愿领兵前往。"

方青墨看了他一眼,紧接着开口道:"舒将军年少,经验不足,当由微臣前往讨逆才是,而且臣心中已有明确的作战方案,定可收缴叛军。"

皇上凝望着跪伏在脚下的两人,他的目光在两人之间一阵犹疑,复又说道:"传朕旨意速传内阁大臣入延英殿商议军情。"

诛灭窦武之后,新的朝廷格局已然形成,从前以窦武为首的内阁大臣死的死,贬的贬,新的内阁尽是甘露之变功臣,皇帝对这些人信任有加,凡遇大事必与之商议。

然而,此次内阁议事,几人意见却是大相径庭。

一向处事果敢的李膺竟在这个时候打起了退堂鼓,他的理由很简单,冀州险要,易守难攻,冒然进攻难以奏效,若是不克其功,反会引起举国动乱。

从冀州到京城便是快马加鞭,昼夜兼程的赶路也要十日时间,消息传到皇帝手中早已是十几日后的事情了,此时冀州方面究竟如何了,他们几人都不清楚,眼下迫在眉睫地便是派军镇压,将其尽快拦截,以免几个钱粮重镇落入韩云手中,若是真被他得到了,以此为后援,补充兵力,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眼下韩云自立,但未有举兵进犯的动作,是以李膺才有了这般想法。毕竟,自皇帝登基以来,先后经历了两次动乱,如今刚刚除去窦武,百废待兴,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打破难得的平静局面。

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王尧力主进攻,他对李膺的看法完全相反,"皇上,韩云不过是莽夫,能成何事!臣保举骠骑将军方青墨领兵出征。只要皇上委以军权,取韩云之辈易如反掌。"

李膺冷冷瞥了王尧一眼道:"王大人此言未免有些自视甚高了,韩云虽是武夫,但却颇善用兵,他可是窦武手下头号猛将,如若当真徒有其名,窦武也不会将镇北军交给他。"

听了李膺的话,皇帝的眼中掠过一丝冷意。

两人争执不休,一旁默然不语的翰林学士郭敬突然开口道:"李大人,难不成还想再弄出一个窦武来吗?"

郭敬一言罢,两人皆闭口不言,诚如郭敬所言。当初皇帝执意要除掉窦武便是他手握重权,贪恣专事,将当今圣上也不放在眼里。如今,窦武已死,若是对韩云放任自留,岂不是再养出一个窦武?

李膺的反对并没有成功,皇帝最终采纳了王尧的意见,最终在主帅的人选上双方再次发生了争执,李膺在妥协之后举荐舒檀出兵讨伐,王尧和郭敬则赞成方青墨,原因无他,舒檀的资历与方青墨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

皇帝最终折合了几人的意见,命舒檀和方青墨各自提出自己的战略部署,在二者相较之后再选出最佳的战略方针。

翌日,皇帝的御案上出现了两份奏折,当他将两份奏折看过之后,脸上露出复杂之色,沉默良久,他蓦然站起身,随手将其中的一份折子投入了炭火之中,火舌在静谧了一刻后瞬间吞噬了明黄色的纸笺。

第二日,皇帝下诏命方青墨出征冀州,征讨韩云。

旨意传下之后。舒檀闻之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倒是方青墨主动约他出来喝酒,两人在宴席之上,无意说起日前所上的那道折子,当舒檀从方青墨口中得知,他所属意的计策,诏令敌后的高曲、河栾两地的军事力量配合朝廷派去的征北大军,对冀州形成犄角之势,给其以强大的军事威慑,使其不战自溃。

这分明与他奏折上所言不谋而合,舒檀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堪起来。

方青墨见状,心里也隐约明白了几分,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起来,两人闷头喝了一会儿酒,舒檀突然站起身,他端起酒杯,朗声笑道:"于磐在此恭祝方将军凯旋而归。"说罢,他不等方青墨开口便仰脖将手中酒水一饮而尽。

方青墨凝神看了他一眼,端起酒一口干掉。

辞别方青墨之后,舒檀独自一人进宫求见皇上。

"见过方青墨了?"皇帝见到舒檀,迎头便是这么一句,显然对方对他的举动了如指掌。

舒檀点了点道:"是,臣刚刚为方将军践行。"

皇帝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笑中却隐隐透着一丝讽意,"怎么,爱卿是来兴师问罪的?"

舒檀垂眸,沉声道:"微臣不敢。"

皇帝立在书架上,于百忙中回首看了舒檀一眼,他的整张脸都在笑,唯独眼睛没有笑。

"臣此行来,是想向皇上举荐一人。"

听了这话,皇帝来了兴致,他将手中书本扔在桌上,拂袖笑道:"爱卿不会是要向朕举荐你自己吧?"

舒檀神色微动,复又沉吟道:"不,臣要举荐的是前北军中郎将刘叔的侄子刘璧。"